全液壓鑽機固定方法一般有地錨、基礎、壓戧柱三種方法。固定前,對施工現場的支護狀況進行檢查加固,收拾好現場,堅持底板平整,堅持後路疏通,堅持通風、排水、供電、供水、供風等係統無缺完全,供認好鑽孔開口高度及左右方位、鑽孔方位、角度等參數,再供認鑽機固定方位並進行固定。運用地錨時,要精確溯量底座錨孔尺寸方位,然後打錨杆眼,設備錨杆,錨杆運用全螺紋錨杆全錨,直徑不小於22mm,長度不小於1500,然後吊起鑽機,使底座錨孔對準錨杆,緩慢落下.每根錨杆運用兩個螺帽旋緊。運用基礎時,基礎深度不小於1500mm,長寬度根據鑽機底座尺寸而定,澆灌混凝土時按底座錨孔尺寸預埋錨杆或螺栓,然後吊起鑽機,使底座錨孔對準錨杆或螺栓,緩慢落下,每根錨杆或螺栓運用兩個螺帽旋緊。運用壓戧柱時,壓柱不少於四根,戧柱不少於兩根;選用表裏注式單體液壓支柱時.要升緊壓牢;選用木柱時,要用木楔打緊。
探放水時,固鑽地址與積水區距離小於探水規矩的超前距,或有突水征兆時,應在采用加固方法或用水閘端關閉後,另找安全地址探放水。鑽場應避開斷層帶或鬆軟岩層。鑽機固定有必要平穩健壯。安好鑽機接電時,要嚴峻履行停送電原則。按估計流量修建排水溝,收拾巷道並掛好風筒、電纜、管道等。
全液壓坑道鑽機的保護保養方法
(1)鑽機的班保養內容
1)將鑽機表麵擦淨,留心底座滑道、立軸、導向杆等表麵的清潔,堅持出色的潤滑;
2)檢查一切露出在外的螺栓、螺母、穩妥鎖釘等是否健壯可靠;
3)按要求進行潤滑;
4)檢查變速箱、分動箱油位;
5)檢查液壓油箱油位;
6)檢查漏油、漏氣狀況,並加以消除;
7)消除在本班內發生的其他缺陷。
液壓鑽機壓力表
(2)鑽機周保養內容:
1)完全進行班保養內容;
2)立軸箱加潤滑油脂;
3)消除液壓卡盤及下卡盤的油垢或塵土;
4)根據周保養要求進行潤滑;
5)清洗抱閘內表麵。
液壓鑽機動力頭
(3)鑽機月保養內容:
1)完全進行周保養內容;
2)卸開卡盤,清洗卡瓦、卡瓦座、碟形彈簧等,並給推力軸承換油;
3)給橫梁軸承加注鋰基潤滑脂;
4)清洗油箱過濾器,替換蛻變的液壓油;
5)檢查變速箱、分動箱、回轉器內的潤滑油,若蛻變應及時替換;
6)檢查各部件的技術狀況,如有危害及時替換,不得帶病作業。
液壓鑽機油管
(4)鑽機在拆開設備時應留心的問題
1)為了保證液壓操作係統的密封性,平時盡量減少油管接頭的拆開次數。在部件分解搬運時,盡或許不將液壓操作閥、給進油缸和表麵板從機架中卸出來,讓它們連同油管一起搬運。在檢修卸開接頭時,管口要用清潔的棉紗堵住,不可使髒物沿管口進入油管或油缸、油泵、閥體、油箱內。
2)部件拆開時,應首要取下定位銷再進行其他拆開作業。而設備時,則應在方位對準後先裝定位銷,再裝其他零件。
3)拆下的聯接件及防鬆設備簡略紊亂、丟失,應分別保管並注明件號以便設備。
4)在拆開轉盤取出大傘齒輪及心管時,有必要先將小傘齒輪連同橫梁一起拆掉,然後將箱體下部分與心管相連的六個螺栓鬆開,再取出心管及大傘齒輪。
5)拆開設備時,阻止用力衝擊鑄件。衝擊其他配件時,應墊以木塊或紫銅塊。
6)在設備或拆開翻滾軸承時,應先墊以木塊或紫銅塊,著力點應放在固定環上。
7)留心保護各零件的合作麵以及油管接頭表麵,不得碰傷。
8)設備時,零件有必要用煤油清洗,擦淨並塗以滿足的機油或黃油。
9)各液壓元件組裝有必要留心堅持清潔,各精密合作麵不得粘有任何汙染痕跡。擦拭時,運用潔淨的棉紗,不得用破紗繩、破布和髒棉紗。
10)運用新油管在組裝前,有必要用煤油清洗和緊縮空氣吹淨。
11)設備0形橡膠密封圈,應留心不得使其表麵被擠壞,為了順暢進入合作孔中,可塗上一點潤滑油。各接頭的端麵密封,有必要正確地放在密封槽中,不得偏移到外麵。
12)設備時留心調整翻滾軸承,不得過緊或過鬆。軸肩及壓蓋問不得留有過多空地。
13)立軸箱上下兩壓蓋之墊圈,組裝時有必要放回原有方位,不得上下調整,防止影響傘齒輪的齧合精度。
14)油泵花鍵軸應能輕快地推動離合器及油泵傳動齒輪的軸孔內。15)守時檢修時,損壞或易損的零件有必要替換。
16)設備後,有必要通過廠或修配間的專職人員檢驗合格才容許正式交付出產運用。
液壓鑽機卡盤
(5)在油箱內加注清潔的液壓油
一般用N46號抗磨液壓油,假設環境溫度較高可用N68號抗磨液壓油。鑽機正常作業後,油箱應在油位指示計的中上部約2/3處;檢查鑽機各部分緊固件是否健壯。
(6)給需求的部位加注潤滑油或潤滑脂
為保證回轉器減速設備行星齒輪軸承的潤滑,在初度運用前應通過回轉器後蓋上的變速箱回油口往箱體內注入液壓油,油麵應與回油口的高度相同。
(7)檢查各油管是否聯接正確
更正過錯的聯接;主泵和副泵的排量均調至排量的25%左右(副泵參照泵頭端部的指示牌;主泵按變量手輪的箭頭先將泵量調至小,然後回轉5~8圈即可)。
(8)調整副泵功用轉化手把
將主操作台上副泵的功用轉化手把至於前位(也便是調壓閥作業的方位),其他操作手把均放在中心方位。減壓閥、調壓閥手輪調至壓力小的方位。馬達變量手輪按需求調度,一般調在中等排量。
(9)翻開截止閥
翻開油箱下方主、副油泵吸油管上的截止閥;接通電源,試轉電動機,留心其轉向是否與油泵的轉向要求一起。發起電動機,調查油泵是否正常作業(應無失常響聲,操作台上的回油壓力表應有指示),檢查各部件有無滲漏現象。使主、副油泵空載作業3~5min後再進行操作。如油溫過低,空轉時間應加長,待油溫升高至20。C左右時,才華夠調大排量進行作業(油管沒有全部接好從前不容許試作業電動機)。
(10)試作業油馬達
馬達正轉、回轉雙向試驗,作業應平穩、無雜音,低轉速時係統壓力表讀數不逾越4MPa;重複試驗回轉器的前進、撤離,以打掃給進進油缸中的空氣,直到作業平穩停止,此時係統壓力不應逾越2.5MPa;試驗卡盤、夾持器,開閉要活絡,動作要可靠;檢查各作業安排的動作方向與指示牌的指示方向是否一起,如不一起應及時互換相應油管(在以上各項試作業進程中,各部分應無漏油現象,如發現應及時打掃)。
(11)應盡量運用液壓油
假設沒有液壓油而以相同黏度的機械油作代用品時,元件運用壽數將受影響;初度加油時,應細心清洗油箱,一切液壓油有必要用濾油機過濾;在井下不許翻開油箱和隨意拆開液壓元件,防止混入髒物。運用中常常檢查油麵高低,發現油量不足即應通過空氣濾清器加油。回油壓力逾越0.6MPa應替換回油濾油器濾芯。
(12)守時檢查液壓油
檢查液壓油的汙染和老化程度(可選用與新油相比較的方法)。如發現色彩暗黑、渾濁、發臭(老化),或明顯渾濁乳白色(混入水分),則應全部替換。開動從前或接連作業一段時間往後,應留心檢查油溫。一般油溫在10℃以下時,要進行空負荷作業前進油溫,逾越55℃則應運用冷卻器。
(13)導軌下鑽前加潤滑油
機身導軌表麵應在每次下鑽前加潤滑油一次,夾持器滑座常常加注潤滑油。冷卻器有必要選用低壓(小於l MPa)的潔淨水,阻止高壓水和汙水進入冷卻器;運用泥漿時,要常常用清水衝洗卡盤四塊卡瓦之間的縫隙。